您的位置:首页 > 徽派文化

徽派建筑是一幅幅水墨画,徽文化之魂

发布时间:2020-09-28 15:47:57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作者:徽派建筑

  “撑着油纸伞,独自彷徨在悠长,悠长又寂寥的雨巷,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。”这大概就是安徽存留给我最初的印象——湿润的空气,高大的马头墙,青灰色的石板路,还有步伐忧郁的徽州姑娘。

  古往今来,安徽文化自成一派,徽商、徽雕、徽剧、徽菜、徽派建筑、新安艺术,每一宗都源远流长。

  其中,徽派建筑是中华大地上的一抹亮色,她与安徽的山水田园巧妙地融合,演绎着中国古典神韵之美,不仅是安徽文化旅游独特之魂,也是“安徽旅游再起步”的品牌符号,足以傲世。

  徽派建筑:徽文化之魂

  粉墙黛瓦的徽派庭院,频繁地出现在众多著名的艺术作品中,名声传遍大江南北,这是人们对她由衷的喜爱。

  徽州古村的每一座古庭院,都是一座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,粉墙黛瓦和高高的马头墙、残缺的砖雕、锈迹斑斑的门框,还有那泛着悠悠青光的石板路,诉说着一段段陈年往事。

  马头墙是徽派庭院的标志性建筑。人们在区分江南和别处的不同时,除了小桥流水古镇,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看马头墙的特征。

  然而,马头墙建筑也不是千篇一律的。苏州民居马头墙多为五段,按长度划分叠落,更为丰富和复杂,比较有匠气。

  而徽州的马头墙多分为三段,中间一根很宽,两端很窄,简单而对比强烈,更加粗放、生活化。

 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来自官宦,他们肯为了一块像观音的太湖石挥金如土,而徽派庭院却与“阳春白雪”的园林大佬们有所不同,古村的主人更愿意简单地复述两个字——活着。比起那个水网纵横、美女采莲,不能不忆的江南,徽州古村则显得更加深沉而恬静。

  徽派建筑以民居、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,被誉为“徽州古建三绝”,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(今安徽省黄山市、宣城市绩溪县、江西省婺源县)以及泛徽州地区(浙江淳安、江西浮梁)。

  大浪淘沙,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是具有价值的,当诸多宫阙都已经灰飞烟灭,凝聚了无数社会生活精华的一石一木却依然存在,并且熠熠生辉。

  社会变迁,人事更替,黄金白银可以外流,唯有这些古祠堂、古牌坊、古居民,只有在徽州,才能真正体味到她们的美丽神韵。如今,她们历经沧桑的残存,更显稀缺的尊贵价值。

  徽州三雕:稀世珍品

  2012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显示,现存的徽派建筑多集中在黄山市,约6264栋,绝大多数都没有得到有效保护。

  近20年是徽派古建筑人为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。随着徽派建筑收藏价值的上升,价格也水涨船高,当地人开始倒卖自家的徽派房屋建筑。

  影视巨星成龙喜爱收藏,他收藏的第一栋徽派建筑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一栋房子才9000块钱,那恰是徽州古建境遇最糟糕的开始。

  如今,一套徽派老宅轻者也要上百万。除了价格上的诱惑,自然灾害也是村民们抛售自家老宅的一大重要原因,南方的梅雨季节和白蚁也在一点点侵蚀着建筑里的木头框架,木头腐烂,导致坍塌。

  这些脆弱的徽派建筑需要不断地维修、保护,而维修古建筑是一件费时又费财的事。成龙就曾花费数千万港币修复他收藏的老宅。这对当地人来说劳财伤神,并不讨好。


徽派建筑


  “徽州三雕”是徽派建筑中木雕、石雕、砖雕的统称,是徽派建筑精美细节的完美体现,最主要的是,三雕体积小,易买卖。

  发现这些小构件可以赚钱后,当地村民开始拆卸、出售自家的三雕,一块精美的木雕能卖到80万元。

  利益可观,偷盗猖獗,很多古建筑群在逐利的狂潮中四分五裂,成为一种财物标志,散落为富贵人家的私藏品。

  西递-宏村:古村落保护典范

  纵观安徽全省,整个地区只有在西递、宏村这样旅游业发达的地方,古建保护状况还算不错。

  截止目前,在全国212个5A级景区中,依托古村落开发的5A级旅游景区有6个,其中安徽就占了3个:分别是安徽西递-宏村景区、龙川景区、古徽州文化旅游区。

  这些古村落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、建筑风格、人文气息和生活方式,吸引着怀有猎奇心的游客们。

  在巨大的客流量背后,人们同样关注着它的开发模式。如何很好地保护千年古村的原貌和韵味,又能把它开发成为旅游热点而可持续发展,是徽派建筑保护与开发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  和宏村的徽派建筑一样保留完好的还有当地的食物,“重油、重色、重火工”的三重特点给游客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
  当地特色招牌菜臭鲑鱼,嫩而鲜美,有一种发酵的特殊香味,那是徽州民间智慧的创造和传承。

  宏村的夜晚和很多古镇不同,没有五光十色的酒吧街,没有嘈杂吵闹的噪音,让人能真正感受到他独有的节奏和味道。

  波光粼粼的湖水迎着灯光,一股诗情画意的味道,古老的牛肠形水系设计贯穿全村,无论从哪个角度走进,最终总能殊途同归。

  确实,宏村在保护古建筑和文化方面做得比较周全,没有乌镇初期的迁走原住居民的“空心城”乌龙,也没有丽江欺客、宰客等旅游乱象。

  在旅游开发中让原著居民参与进来,使传统文化和生活气息得以延续;在原有的老宅上进行修复和保护,使古镇不失原味。代表了古村落旅游景区开发的最高水平,成为所在区域的旅游龙头和先进典范。

  徽派文化:魂归何处?

  安徽之所以叫安徽,是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第一个字组成。古徽州一府六县,即歙县、黟县、休宁、祁门、绩溪、婺源,府治在歙县,“一生痴绝处,无梦到徽州”,这是汤显祖对古徽州的赞美。

  历史上的徽州府赫赫有名,和藏文化、敦煌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正诞生于此,纵横明清五百年的徽商也是从这里走出,徽派建筑的魂也躺在这里。

  然而现在的徽州早已不复当年,好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,1983年原徽州府治(今歙县)所辖的汤口等地划属安徽省直辖,成立县级黄山市。

 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,县级黄山市撤销,并入由“徽州地区”改名为黄山市的地级市,古徽州变成了黄山的一个区。

  又加上徽州“一府六县”中的绩溪划分给宣城,婺源割让给江西,从此古徽州名存实亡。连人民日报都喊出了一句“可惜从此无徽州”。

  作为古徽州域名的唯一传承地,徽州本应该成为,徽派文化的深度体验地,如今却鲜为人知。

 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,即使是对徽派文化有兴趣的人来到这里也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。来了黄山市会发现徽州区也不能说就是真正的古徽州,真正的古徽州是在歙县,也就是徽州府千年来从未变过的治所歙县。

  这种地理上的复杂就已经把很多游客搞晕了。而被分出去的两个地方:婺源划入江西后,凭借依山而居的徽派建筑,粉黛青瓦和马头墙,满街林立的牌坊,精致的徽州三雕,和身后传承了上千年的徽州文化,得到了“特别对待”,视若珍宝。

  江西大力支持徽派古建筑在婺源遍地开花,开车走国道,从将要进入婺源开始,公路两侧的建筑就被统一规划,高高的马头墙、粉黛青瓦随处可见,甚至连公用厕所都是徽派建筑风格。

  同样,婺源对徽州文化的保护与推崇,也给她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旅游收入,是江西文化旅游可以耀世的一张王牌。

  绩溪归为宣城后,也快速发展成了宣城最富裕的旅游县。这和绩溪背后的徽州建筑、徽派文化一样有很大的关系。

  “一个地区是否文明,不是看这个地区曾经有过多少文明,而是看它如何对待文明。”纵观全国,很多地方和景区都有盖建徽派建筑;

  比较明确的风格、容易被模仿和引得人们的审美,是其能够跨越地域广泛复建的原因。徽派建筑艺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存在继续传承下去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