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徽派文化

苏式合院围墙的做法,你知道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7-08 09:48:53    浏览次数:718    作者:徽派建筑

  苏式合院的围墙,从不是简单的隔断,而是凝固的江南诗意。它以藏与露的哲学为骨,以精与巧的匠艺为肉,将墙体、抛坊、甘蔗脊、滴水瓦、勒脚线、花窗等元素编织成流动的风景。若细究其中章法,便会发现每一砖、每一寸都藏着前人对生活与美学的深刻理解。

  墙体

  苏式围墙多以青砖砌筑,讲究干摆灌浆的技法——砖缝紧密如刀削,却在转角处留三分柔和。高度多在2-2.5米,既不遮挡天光云影,又能隔绝市井喧嚣。墙面不做过多雕饰,仅以清水墙的天然肌理示人,岁月冲刷后生出的青苔,恰是围墙与江南烟雨的对话痕迹。偶有局部采用漏砖墙,以镂空砖纹引园外绿意入内,虚实相济间,便有了墙内有园,园外有景的层次。




  抛坊

  抛坊是围墙顶部的檐廊,形如微缩的飞檐。工匠以弧形砖砌筑,让墙体顶端向外悬挑出30-50厘米,既为墙面遮雨,又赋予生硬的砖墙以轻盈感。抛坊的弧度讲究缓起缓落,如同江南女子的眉弯,不张扬却见风骨。其下常暗藏砖雕雀替,以缠枝纹、如意纹点缀,让实用构件也成了审美焦点。

  甘蔗脊

  围墙的屋脊多采用甘蔗脊,因形似捆扎的甘蔗得名。它以青瓦叠砌成阶梯状,高低错落如琴键,既避免了平顶的单调,又比琉璃脊兽更显淡泊。甘蔗脊的尽头常做回纹收头,寓意富贵不断头,在极简中藏着对生活的祝福。雨后的甘蔗脊最是动人,雨水顺着瓦垄汇成细流,在檐角坠成晶莹的珠帘。

  滴水瓦

  抛坊边缘的滴水瓦,是围墙的表情。瓦当多刻莲纹、鱼纹,滴水处则塑成花瓣形,雨水顺其滴落时,宛如花瓣坠露。这些瓦件不仅是排水工具,更在光影中形成韵律——阳光穿过瓦当的镂空纹样,在墙面上投下流动的光斑,让静止的砖墙有了时间的刻度。

  勒脚线

  墙体底部的勒脚线,是围墙的鞋履。工匠以大块条石砌筑,高出地面30-60厘米,既防雨水浸泡墙体,又让整体更显稳重。勒脚线的石材不做打磨,保留自然肌理,与上部青砖形成刚柔相济的对比,如同江南民居的青布衫配着石板底鞋,朴素中见讲究。

  花窗

  花窗是围墙的灵魂出口。圆形的月洞窗、六边形的龟背窗、扇形的扇面窗,或嵌于粉墙,或隐于竹林。窗棂以木或砖雕成冰裂纹、万字纹,既框住园内芭蕉夜雨、墙外小桥流水,又让墙内的生活多了想象空间。暮色时分,窗内灯火透过花窗,在墙外投下斑驳的光影,如同一首无声的诗。

  看别人的围墙总觉惊艳,轮到自己却难复刻?只因忽略了因地制宜的逻辑。江南的围墙是为多雨气候而生,为淡泊心性而造,其每处细节都对应着土地的特质与生活的需求。若盲目照搬,便如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,终究难合脚。唯有理解了这些元素背后的题目——气候、习俗、心境,才能让自家的围墙,也长出独属的江南风骨。